一边是头疼脑热,因为心生疑虑进了大医院,最终劳民伤财;一边是不了解病因,小病拖成大病,最终酿成悲剧。
医院里,医生累得不想说话,而患者却抱怨人山人海、一号难求,好不容易见到医生,整个看病过程却只有几分钟,看病就像是在打仗。
……
医患关系已成为当下社会问题中最难迈的“坎”之一,而暴力伤医事件更是悬在医患双方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剑”,在医患双方的心头埋下了恐惧的阴霾。
而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源,还是医疗资源紧张、患者看病难、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
在农村长大的尉子旺见多了身边亲朋好友就医的悲欢离合,一个“如何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尽可能扩大普及面,使每一个患者都能有机会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一点点萌生,一个关于“自我诊疗”的医学专利一步步走向现实。
让看病不再那么难
“三甲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一句句简单的顺口溜道出的却是老百姓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感慨,这些问题始终影响着百姓就医的幸福感。
比较大的医院内,医生和就诊的患者数量比例严重失调,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排队挂号才有机会接触到医生,但是医生诊断检查的时间也就数分钟,还有停车、等车等等,各种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排队。与此同时,各种昂贵的医疗费用压得好多家庭喘不过气来,因病返贫现象日益突出。然而相应的医疗供给资源增长却很缓慢,据统计,目前每千人中,各类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包括医师、护士等)不到4.15人。也就是说,每人每年看一次病,这4.15人就要承担一千次的治疗任务。
“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有病立即求医,没病及早防治。”尉子旺告诉记者。
事实上,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加剧了这种供需不平衡现象。全国医疗水平相对高的医院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基层以及偏远山区的医疗单位则处于人财物的萎缩状态,尤其是医疗人才严重缺乏。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直奔大城市大医院,而大医院医疗资源又没有那么多,而且大医院收费不菲,这就出现了看病难的问题。
“由于本身观念和实际条件的限制,老家好多亲戚生病都会辗转来到太原甚至去北上广等大城市看病,往往是大病被拖成了重病或小病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尉子旺感慨地对记者说,自己来自农村,最了解农民就医的感受。
“两个示范”打开“一扇窗”
在尉子旺看来,一个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首先要体现出均等性,满足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需求。这种基本需求应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也就是说基层医疗机构就应该提供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确实需要到治疗疑难重症的大医院就诊,可经由规范的转诊途径到大医院按需看病。
十年前,由他牵头组织研发的税务系统“两个示范”,破解了纳税人交税难交明白税更难、税务部门办事效率低、基层税干工作强度大等难题。“两个示范”之所以成为全国税务系统的标杆,就是尉子旺30年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勤奋敬业的工作精神相结合的结果。
多年来,政策传导慢、环节多、政策执行不到位、服务差等问题,成为行政职能部门的顽疾,他就职的税务部门同样如此。这也成为尉子旺一直琢磨的问题。
他发现,国家每项新政从中央到基层本该一条直线上下贯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简单。由于受传导环节、人员素质、传导效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致使政策传导直线变形,随之带来的是政策传导成本高、质量差。他还发现同一类行政执法部门具有执行的法律相同、工作性质相同的共性,唯一差别只是工作量的多少。
长期的深入调研与理念探索,终于让尉子旺找到了突破口。从相同职能看,从共性入手发现横向规律,实现政策执行立体化、标准化;从传导线路看,从环节分析发现纵向规律,实现政策传导扁平化、标准化。
循着横向、纵向两个规律发展的路径,一个成熟的理念渐渐在尉子旺脑海里形成。比如省级税务部门通过资源整合,一方面针对基层部门制定服务模型;另一方面针对服务纳税人制定办事模型。这一理念的提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高度重视,迅速组成专家团队进行研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关系学院院长毛寿龙带领博士小组来山西调研,认为省地税局“两个示范”的精髓就在于发现了从中央到基层政策传导的“横向和纵向”两个规律,从而破解了“定位点、关注点、关键点、切入点、需求点”五个政府服务“顽疾”,实现了政策传导“操作简单化、具体化、标准化、责任化、以一带多效果、示范性”等六个追求。两个操作示范模型,堪称政府制度变革的创新。同时入选国家教育部985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项目的案例成果,并在全国税务系统宣传推广。
如今,要解决百姓看病难,小病大治、大病拖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与行政职能部门解决政策传导、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操作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其内在规律有着相同的本质。这一意外的发现,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天窗,他沉浸在了“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的研发中……
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让自己的理念与医疗技术层面实现完美结合,他请省城各大医院学科工作的同学,作为自己的业务指导老师。更令他高兴的是,他的事迹感动了北京协和医院著名教授、消化内科专家钱家鸣。钱教授特意来到太原,为他的这一设想从医学层面提出宝贵意见,充分肯定了尉子旺的顶层设计理念,认为这个设想如果实现,将造福人民,破解长期医疗资源不均衡带来的老百姓看病难问题。那段时间,钱教授经常通过电话或在北京见面的方式,针对尉子旺的设计理念,从医学理念方面给予具体指导。正是有了同学、专家的“助力”,使尉子旺的设计方案更趋“丰满”。
如何利用系统“自我诊疗”
那么,这个系统到底是怎样的呢?
以常见的腹痛为例。当你感觉腹痛时,输入腹痛,系统会给出所有可能发生腹痛的部位,如果发生部位以上腹部与脐周部为主,常呈现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接着系统会给出和该部位相关的常见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如果仅仅具备上述伴随症状则基本可以确定为急性肠胃炎,这时系统就会给出一份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方案,并提示出可选择的药物以及用药的注意事项……
整个自我诊疗引导过程不超过五分钟。试想如果是去医院的话,这个时间光是排队挂号都不够,更不用说排队等候看诊所需要花费的周折。
据了解,这个自我诊疗系统包括基于云服务的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数据库平台和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数据库平台中储存有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预防保健总数据,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包括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数据分析比较模块、数据输出模块。
数据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体征信息,提供交互界面供病人输入自己的生理数据或者体征信息;数据储存模块用于储存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分析比较模块用于根据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和用户输入的体征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分析结果;数据输出模块用于将分析结果以声音、图像或者数据的方式反馈给用户,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对自己的疾病进行诊断,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等级决定自己治疗还是去医院治疗。
使用者通过数据输入模块输入身体出现的症状,症状在分析比较模块内和数据储存模块中给出和症状及相关的其他症状供患者判断参考及处理意见。如果能够确定该病情属于小病、平常病、常见病,则按照治疗参考系统给出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确定不了的情况下,系统则自动提示就近选择去医院相应科室诊疗。自我诊疗预防保健的过程中不断对照使用者输入的恢复症状情况,该系统进行自我观察疗效,如果病状消失,病痛痊愈,则完成治疗并给予预防保健建议,对一些心梗等急病,使用者输入症状,系统则迅速给出引导性急救方法,并给出到就近医院相应科室急救的建议。
该数据库相当于一个虚拟的高等级医生,具备一切相应的医学知识。该模型的数据经过国家级专家级医生群体进行审定,系统能够对普通常见病的病状进行定量描述,能够逐步引导患者按照标准的自我排查程序诊断自身的疾病,找出常见普通病并给出治疗方案以及药物使用等指导意见。
除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该数据库还包括疾病知识、身体预防保健、医院信息、中西医疾病、治疗日常各种小病的民间偏方等方面的内容。
“使用者可以查询疾病信息,了解疾病的特点、表现症状、危害等。可以查询药物信息,详细的药物信息有助于使用者正确识别和安全使用药物。可以查询医院信息,这有助于使用者选择不同的医院和医生,可以查询预防保健信息。”尉子旺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使用者使用的自我诊疗保健系统终端为一种便携式装置,比如手机。为方便每一个家庭或者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使用,该装置具有数据存储器、处理器、显示装置,视频、音频播放装置,指标性特征采集装置,摄像、照相装置,能够对一些体检项目进行检测,例如体温、血压、心跳、听诊;具有查询输入装置,使用者可以通过自身感受体征输入查询。
据介绍,该系统区别于传统医院诊断模式的特点在于,通过集中全国国家级医学专家群体对单种病种进行规律性总结,这样得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于集中了全国顶级专家群体的智慧。对于患者而言,首先可以超越自我诊断过程中的盲目性,其次可以克服在传统医疗模式下医患之间“点对点”诊断模式,实现以“面对点”的革命性变革,通过该系统,将国家级诊疗水平扁平化到基层医院医生和老百姓,使患者不需要去大型医院就可以得到全体医学专家的综合性意见,完全可以克服目前存在自我诊断治疗散乱无标准的问题。最终建成一个规范的、立体的、完整的、权威的、标准的、国家认可的集成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