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将至,雾霾强袭,有关雾霾锁城的新闻已在各大自媒体刷屏。京津冀、江苏、河南、浙江、山东、陕西、山西等全国各地纷纷“沦陷”。雾霾来了,仪器能够做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雾与霾放在一起,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PM2.5是构成霾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近年来我国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将PM2.5放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有利于消除或缓解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偏差。
在PM2.5、雾霾的影响下,市面上空气净化器、检测器、过滤器的品牌琳琅满目。
“雾霾”兴盛,环境监测仪器民用化之路在市场上演绎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家用空气质量监测仪“粉墨登场”,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的净化市内的空气,增强空气质量的清新度,获得家庭及企业等的广泛认可。
除了家用产品外,“可穿戴”也成了用户群体的热衷选择。戴在身上可以随时随地检测空气质量,可穿戴设备将穿戴者从室内保护到室外。随着用户健康意识的觉醒,以及生物传感、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相信可穿戴设备将会覆盖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成为未来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当雾霾无可避免时,公众可以运用科学手段保卫自身健康。佩戴防雾霾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运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都是智慧的选择,同时还需多喝水,清淡饮食,少熬夜,清洗口鼻。当然,雾霾侵城之际,还需要政府、社会等外部环境共同发力重拳出击,全面打好雾霾狙击战。
|